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城市立交桥洞内涝过程的精细化模拟研究
叶裕佳, 秦华鹏, 毛俊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59 (1): 105-114.   DOI: 10.13209/j.0479-8023.2022.105
摘要315)   HTML    PDF(pc) (4518KB)(89)    收藏
为科学地指导城市立交桥区的排水防涝改造, 降低内涝风险, 以深圳市某立交桥为研究对象, 构建高分辨率城市内涝模型, 采用地表积水实测资料进行模型率定及验证, 模拟立交桥洞在雨水口防堵、下凹式绿地以及两者的组合措施改造前后不同降雨情景下的积水情况。结果表明, 1) 高分辨率城市内涝模型可以实现城市立交积水动态变化过程的准确模拟; 2) 5年、20年和100年重现期降雨情景下, 立交桥洞内涝严重, 积水时空变化速率快, 当降雨重现期为100年时, 最大积水深度和面积分别高达1.52 m和1833 m2, 积水深度随时间和空间的最大增长速率分别高达0.04 m/min和0.23 m/10 m; 3) 组合措施的内涝削减效果优于不同改造措施单独使用时的削减效果, 100年重现期降雨情景下, 单独采用雨水口防堵和绿地下凹措施, 仍然存在0.6 m以上深度的积水, 而组合措施可使内涝积水深度小于0.5 m, 内涝持续时间缩短至30 min内, 可有效地缓解桥洞内涝。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基于一二维耦合内涝模型的城市道路积水来源量化分析
吴俊毅, 秦华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57 (4): 716-722.   DOI: 10.13209/j.0479-8023.2021.033
摘要655)   HTML    PDF(pc) (13524KB)(219)    收藏
为模拟道路地表径流和排水系统溢流对道路积水的影响, 对道路汇水区采用地表二维模型, 对其他汇水区和地下管网采用一维模型, 并构建基于PCSWMM的一二维耦合内涝模型, 提出以本地道路地表径流和检查井溢流对积水贡献比例为指标的积水来源定量分析方法。基于实测检查井液位数据和积水深度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后, 利用该模型对设计暴雨条件下深圳市南山区某排水片区的道路积水进行模拟, 得到如下结果。1) 研究区存在4个主要道路积水点(A, B, C和D), 在重现期为5年的暴雨下, 有两个积水点(A和D)发生溢流, 溢流在积水中的占比分别为24%和61%; 在重现期为50年的暴雨下, 有3个积水点(A, C 和D)发生溢流, 溢流在积水中的占比分别为49%, 62%和73%。随着暴雨强度增大, 检查井溢流对积水的贡献增加。2) 道路积水的动态变化受到积水来源、下游壅堵和局部地形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3) 对于溢流在积水中占比较大的内涝点, 建议着重提高管网排水能力, 并对上游汇水进行海绵化改造; 对于本地道路径流在积水中占比较大的内涝点, 建议对本地进行海绵化改造, 适当地改造局部地形, 或增加排涝泵站等设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深圳河湾流域溢流污染规律及其对海湾水质的影响
程鹏, 李明远, 楼凯, 秦华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57 (1): 132-142.   DOI: 10.13209/j.0479-8023.2020.097
摘要1018)   HTML    PDF(pc) (10360KB)(232)    收藏
以深圳河湾流域为研究对象, 基于流域降雨径流污染?沿河截排系统溢流?海湾水动力水质联合模型, 分析研究区溢流污染输出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海湾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全年流域主要污染源为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和溢流污染; 溢流污染占入河湾总污染负荷的30%左右, 雨季升至50%左右, 成为深圳河湾流域雨季最主要的污染源; 溢流污染负荷季节差异性显著, 雨季占全年总负荷的85%以上; 溢流污染负荷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加, 当降雨强度相差不大的时候, 雨前干旱时间越长, 溢流污染负荷越大; 深圳湾内湾水质比外湾差且波动更明显, 雨季内湾及湾中水质比旱季差且波动更大; 在场次降雨情况下, 内湾水质波动受溢流污染冲击影响最严重, 湾中及外湾水质波动主要受潮汐作用影响; 在降雨重现期为0.25~0.5 年(2小时降雨约45~60 mm)时, 深圳湾水质超标最明显, 水质受溢流污染冲击影响的持续时间为12~20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深圳河河口近10年典型污染物通量变化研究
喻一, 宋芳, 赵志杰, 秦华鹏, 段余杰, 姚丽娟, 王政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6 (3): 460-470.   DOI: 10.13209/j.0479-8023.2020.015
摘要828)   HTML    PDF(pc) (3100KB)(196)    收藏
根据2008—2017年连续水文观测数据和逐月水质监测数据, 采用LOADEST模型模拟估算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净通量, 得到深圳河河口近10年主要污染物通量的变化规律。结合降水和流域内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分析影响污染物通量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得到以下结论。1) 2008—2017年深圳河河口断面各污染物入湾净通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总体水质情况有所好转, 但仍未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V类水目标要求。2) 2008—2017年各污染物净通量的季节性差异逐年变小。3) COD净通量与降雨量的相关性较强, 说明其污染来源多为非点源; 总氮、氨氮和总磷净通量与降水量的相关性相对较弱, 说明其污染来源多为点源。4) 污染物净通量与污水处理量明显负相关, 说明提高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和污水出水水质有助于河流水质的改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渗透铺装蒸发强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静怡, 秦华鹏, 翟艳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 (5): 934-94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9.060
摘要855)   HTML    PDF(pc) (2018KB)(132)    收藏
设计并搭建一种典型透水混凝土铺装蒸发模拟实验平台, 在深圳市的气象条件下, 连续观测铺装含水量、蒸发量、吸湿量和表面温度等的变化过程, 分析透水混凝土铺装蒸发强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在雨季, 降雨可显著地增加透水混凝土铺装的蒸发强度, 但影响的持续时间有限, 8小时内这种增强效应会逐渐减弱至较低水平; 随着昼夜及降雨条件的变化, 各影响因素在不同时期影响程度不同。昼间, 透水混凝土铺装的蒸发强度与太阳辐射及铺装含水量正相关, 且当前期有降雨时, 相关性会明显提高。夜间, 前期无降雨时蒸发强度接近零, 仅随风速变化有较小的波动; 当前期有降雨时, 气温越高, 风速越大, 铺装含水量及表面温度越高, 蒸发强度也越大, 大气相对湿度增加会导致铺装蒸发强度减小。在旱季, 透水混凝土铺装作为一种多孔介质, 其表面在适当天气条件下发生的吸湿现象将持续补充铺装含水量, 促进蒸发, 是影响蒸发强度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深圳河湾流域水污染源解析研究
宋芳, 秦华鹏, 陈斯典, 赵志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 (2): 317-32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97
摘要926)   HTML    PDF(pc) (2437KB)(500)    收藏

利用污染源调查资料、污水处理厂运行数据、底质监测结果、SWMM的非点源污染模型和截排系统溢流模型, 估算深圳河湾流域的非点源和溢流污染负荷, 解析流域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和来源, 得到如下结论。1) 2015年深圳河湾流域全年入河负荷量为COD 3.676 万 t/a, 氨氮 5715.65 t/a, TP 494.36 t/a, 其中点源为COD 2.63 万 t/a, 氨氮 5496.9 t/a, TP 463.55 t/a, 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72%, 96%和94%。非点源负荷为COD 8608 t/a, 氨氮 99.8 t/a, TP 18 t/a。雨季(4—9 月)溢流总负荷为COD 1894.05 t, 氨氮 118.95 t, TP 12.81 t。2) 深圳河湾流域单日入河负荷为COD 116.5 t/d, 氨氮 15.75 t/d, TP 1.412 t/d; 旱季污染源中漏排污水, 各指标负荷属排污口和支流漏排占比最大; 旱季点源总COD为71.94 t/d, 氨氮为15.06 t/d, TP为1.27 t/d。雨季中, 非点源的COD占比最大(34.21%), 其次是支流漏排(28.73%)和排污口(22.3%); 3) 雨季非点源和溢流的负荷对水质的影响不能忽略, 尤其是暴雨天, 虽然时间短, 但大量负荷对水质冲击的影响极其严重, 恢复到正常水质需较长的时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基于HSPF的绿色基础设施水文效应模拟——以大浪河流域为例
邢英华, 程翔, 秦华鹏, 赵志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5): 1053-1059.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19
摘要859)   HTML    PDF(pc) (17362KB)(156)    收藏

以广东省深圳市大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 利用HSPF模型模拟研究区不同绿色基础设施设定情景对降雨径流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 按照功效最大化、经济型、适中型原则设定的3种情景,产流率分别比背景情景低34.9%,14.2%和28.5%; 最大峰值分别比背景情景低40.5%, 19.8%和33.0%; 基流分别比背景情景高88.9%, 11.1%和44.4%。经济型情景的水文效果不佳, 适中型情景的水文效果处于功效最大化情景与经济型情景之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常州市不同下垫面污染物冲刷特征
张香丽, 赵志杰, 秦华鹏, 江燕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3): 644-65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76
摘要1155)   HTML9)    PDF(pc) (1248KB)(299)    收藏

为研究城市硬化下垫面降雨径流对污染物的冲刷特征, 选取常州市5类典型硬化下垫面, 采样监测2015年3—8月期间6场降雨径流及污染物浓度变化过程, 得到以下结果。1) 地面径流污染物EMC均值高于屋面径流; 地面径流SS和COD浓度超过水质标准Ⅴ类1.34倍和2.59倍; 屋面径流COD和TN浓度超过水质标准Ⅴ类1.8倍和 2.6倍。屋面径流中溶解态COD和TN分别占全量的72.78%和57.99%; 地面径流溶解态TN占全量的61.59%。2) 径流初期污染严重, 随着降雨过程逐渐降低, 最终趋于稳定。各下垫面污染物初期浓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泥地面、沥青地面、铺装地面、平屋面、斜屋面。冲刷过程中, 随雨强增大, 各下垫面污染物浓度升高, 呈波动式变化。各下垫面污染物均有冲刷初期效应, 下垫面初期冲刷强度从强到弱依次为平屋面、斜屋面、水泥地面和沥青地面。前期降雨强度越大, 污染物初期浓度越大, 初期效应越显著。降雨强度为大雨时, SS 浓度呈指数型衰减。降雨强度为小雨时, SS浓度先稳定, 随着降雨变密集开始逐渐减小。降雨强度为暴雨, 但降雨过程集中在中后期时, SS浓度呈先增大随后减小的趋势变化。3) 指数冲刷模型对屋面和水泥地面污染物径流冲刷模拟效果较好, 斜屋面、平屋面、水泥地面全量污染物冲刷系数分别为0.871, 0.765和0.025 mm−1, 屋面冲刷强度远大于地面。斜屋面溶解态COD与颗粒态COD冲刷系数相近, 冲刷强度大。平屋面、水泥地面的颗粒态COD冲刷系数均大于溶解态COD, 颗粒态COD冲刷强度更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蓄水层设置与植物选择对绿色屋顶蒸散发的影响
彭跃暖, 秦华鹏, 王传胜, 黎雪然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 (4): 758-76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78
摘要921)   HTML12)    PDF(pc) (24087KB)(214)    收藏

为定量研究蓄水层设置和植物选择对绿色屋顶蒸散发的影响, 设置两种结构(有或无蓄水层)和两种植物(佛甲草和铺地锦竹草)共4种组合的绿色屋顶实验槽, 在深圳市的气候条件下, 连续测定气象参数、绿色屋顶蒸散发量(ET)和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 蓄水层的水分蒸发对其上层土壤水分有显著的补给效应, 且土壤含水量与日蒸散发量存在正相关关系, 因此蓄水层的设置可以增加绿色屋顶的蒸散发量。佛甲草因其景天酸代谢方式(CAM)的特殊性, 当太阳辐射较大时, 气孔自动关闭, 从而降低蒸散发量, 减少水分流失。与铺地景竹草相比, 种植佛甲草的实验槽一天内的小时蒸散发量波动较大, 中午前后出现低谷, 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程度相对较低。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常州不同城市用地类型地表污染物累积特征
江燕, 秦华鹏, 肖鸾慧, 何康茂, 赵志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 (3): 525-53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58
摘要799)   HTML8)    PDF(pc) (1138KB)(311)    收藏

针对面源污染物在城市复杂的不同下垫面具有不同累积特征的问题, 以常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 采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商业用地和文教用地等5种用地类别的64个样点地表累积物, 测试累积物中总悬浮固体(SS)、氨氮以及全量和溶解态的COD, TP, TN含量, 分析不同城市用地的污染物累积特征和居住用地、交通用地累积强度的季节变化差异, 得到如下结果。1) 交通用地各污染物的累积强度普遍高于其他功能用地, 尤其是SS和全量COD, 均值分别为59004.5和11179.7 mg/m2; 商业用地上溶解态污染物均高于其他用地; 文教用地、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上各污染物的累积强度较低。2) 交通用地在2014年10月(秋季)和2015年3月(春季)的累积强度存在显著性季节差异, 春季SS累积强度均值比秋季低约7.7%; 全量TN和溶解态COD, TN, TP和氨氮的累积强度均值比秋季高约3.3%, 49%, 85%, 61%和200%; 居住用地的累积强度则没有季节差异。3) 各类用地上颗粒态COD, TP和TN占全量的比例平均达86.5%, 85.1%和71.1%, 说明污染物主要吸附在颗粒态物质上, 颗粒态污染物占大部分。因此, 加大城市清扫力度有利于减少面源污染。4) 商业用地单位颗粒物中COD和TN的含量均高于其他用地, 均值分别为532.6和17.5 mg/g。交通用地COD, TP和TN的含量比最低, 均值分别为212.2, 0.86和2.9 mg/g。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漠阳江流域水环境容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程翔, 赵志杰, 秦华鹏, 宋宝木, 余香英, 何康茂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 (3): 505-51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029
摘要1325)   HTML    PDF(pc) (2249KB)(1256)    收藏

针对实测径流资料较缺乏的漠阳江流域, 通过流域水文模型HSPF(hydrological simulation program-Fortran)模拟各支流和子流域详细的径流时空特征, 利用一维稳态水质数学模型计算不同时间和空间上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 1) 在漠阳江流域, HSPF模型对年与月径流模拟的相对误差小于15%, Nash-Sutcliffe系数大于0.9; 水质模型的相对误差在 10%左右, Nash-Sutcliffe 系数大于0.8; 2) 在90%, 50%和10%保证率下, 漠阳江流域COD的环境容量分别为16.45, 21.84和24.97 万t, 氨氮的环境容量分别为0.51, 0.88 万t 和1.14 万t; 受径流季节波动影响, 枯水期与丰水期季节水环境容量差异明显; 1月份的水环境容量及其变差最小, 6月份的水环境容量及其变差最大; 3) 空间分布上, 漠阳江干流流域承载力较大, 一级与二级支流的承载力较小。因此, 在水文资料缺乏的流域, 可基于HSPF模型模拟的水文条件, 开展水环境容量的时空分布分析, 为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基于SWMM模拟的快速城市化地区洪峰径流和非点源污染控制研究
王蓉,秦华鹏,赵智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761)      PDF(pc) (2352KB)(750)    收藏
为避免城市内涝、控制非点源污染, 利用现场监测和模型模拟的方法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非点源污染的特征和控制。采用SWMM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模拟研究区的暴雨径流过程和非点源污 染负荷, 分析对比下垫面加入LID (low impact development)和BMPs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措施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 LID作为一种离散型城市降雨径流控制装置, 可以有效地减小研究区的径流系数、洪峰流量和非点源污染物负荷。BMPs工程性措施(不透水调蓄池)对研究区的洪峰流量和非点源污染物负荷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但是对径流总量没有影响。在研究区联合使用这两种措施, 可以更大程度地减小洪峰流量和非点源污染物负荷, 同时减小径流系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基于SWMM的低冲击开发模式水文效应模拟评估
王雯雯,赵智杰,秦华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